:: 相关内容 ::
∴ 过敏反应的分型
∴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 致突变作用
∴ 致畸作用
∴ 致癌作用
∴ 药物依赖性
∴ 特异反应
∴ 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 二重感染(菌群失调)
你的位置:   首页 >> ADR知识>> 正文[关闭窗口]
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载《药物不良反应》2003.8.9



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吸收:大部分药物是口服给药,药物被吸收的量和速度能影响某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否。脂溶性药物容易在肠道内吸收,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浓度,引起A型不良反应。非脂溶性药物在消化道里的吸收不规则、不完全,而且个体差异大。有时给以同样的剂量,在某些病人还没有看到疗效,而另一些病人却可能有了不良反应。有时一种药物能促进另一种药物的吸收,例如阿托品能提高地高辛在消化道里的吸收率,使后者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也可出现不良反应。

  (2)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循环中量的分布也能影响某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否,这种分布与局部的血流量和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能力有关。例如主要经肝脏代谢的利多卡因在肝血流量减少时,药物清除率降低,可使该药的血浓度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水平,引起一些A型不良反应。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许多药物在循环中血流中能与人体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的多,游离药物的血浓度就低;反之,血浓度就高,容易引起一些A型不良反应。例如在老年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人或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血中血浆蛋白含量低,可增加某些A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药物与组织的亲合  不同的药物对人体不同器官、组织、细胞的亲和力不得均匀的,从而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例如氯喹对黑色素细胞的亲和力很强,可以在富含黑色素细胞的眼组织蓄积,引起视网膜变性。

  (3)药物的生物转化: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代谢的过程中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甲酰化、葡萄糖醛酸化等。

  多数药物经过代谢后药理活性减弱,也有的药物需经代谢转化后才表现出药理活性。这些生物转化过程受基因、遗传、生产生活环境中其它化学物质和其它药物的影响。由于某些原因使需要代谢灭活的不能灭活或需代谢才能活化的活化过度,都能引起A型不良反应。例如氯丙嗪阻碍普萘洛尔的代谢转化,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引起严重的低血压;磺胺药可阻止苯妥英钠的代谢转化,使后者血浓度升高,引起中毒。

  (4)药物的排出:许多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在婴儿、老年人、肾脏疾病患者等,由于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不足或减退,使这些药物从体内的排出不畅,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里维持较高水平,容易引起某些A型不良反应。

  影响体内的离子平衡  有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干扰了体内的离子平衡。例如强甙类药物可以增加心肌细胞的钙离子浓度,所以才能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但是有些药物同时又能降低钾离子的浓度,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靶器官的敏感性增强:大多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有些药物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受体。由于某些原因使靶器官或受体的敏感性增强,也能引起一些A型不良反应,例如乙诺酮本身没有抗凝作用,但当它与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加华法林对肝脏受体部位的亲和力而引起一些出血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