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内容 ::
∴ 慎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加强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
∴ 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关于拜斯亭的报道
∴ 尼美舒利先后在3个欧洲国家停止销售
∴ FDA终止使用13种含马兜铃酸中药产品
∴ 关于明确GSP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 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
∴ 关于新批准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公告(第48号)
∴ 关于新批准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公告(第47号)
∴ 关于已批准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公告(第46号)
∴ 关于已批准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公告(第45号)
你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正文[关闭窗口]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60年代初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thalidomide incident),在联邦德国等国家,孕妇因服用反应停(沙立度胺)而引致成千上万例海豹肢畸胎( phocomelus)。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68年制订了一项有1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试验计划,在美国费吉尼亚洲的亚历山大城设立了WHO协作组,收集和交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定了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药物不良反应术语,药品目录,并发展了计算机报告管理系统。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认为该合作试验计划已取得成功,决定在日内瓦设立一永久性的组织名为WHO药物监测中心(WHO Drug Monitoring Centre)。该中心于1971年开始全面工作,1978年迁至瑞典的东部城市乌普沙拉(Uppsala),称之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Drug Monitoring)。
  1997年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更名为乌普沙拉监测中心(Uppsala Monitoring Certre,简称UMC),并调整了内部组织机构。UMC在其主任Ralph Edwards教授领导下分为三大部门:1、研究开发部,研究和改进药物监测和ADR信号分析的方法及因特网上的服务;2、内部事务部,负责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以及UMC内部的管理工作;3、外部事务部,该部又分为公共客户部和委托客户部。前者向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成员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培训等服务,后者则向付酬委托人和制药企业提供WHO药品词典、药物不良反应术语词典等服务。
  自1968年至2002年全世界有71个国家(见下表)参加了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其中正式成员国为67个,非正式成员国为4个,中国于1998年成为该计划的正式成员国。UMC已收到来自这67个正式成员国的ADR报表200余万份。这些报表已成为了解和评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国际药物监测工作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一些制药企业和药学研究工作者也参予了ADR监测工作,并通过实验研究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ADR信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ADR监测的范围已扩大至传统草药的安全性,药物毒理学,以及对药物安全性作持续观察。
  上述表明,30年来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正在进一步拓展,为保障人民安全用药作出更大的贡献。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成员国及参加时间

正式成员国

1968  美国       摩洛哥

    澳大利亚     南非

    加拿大   1993 葡萄牙

    丹麦      新加坡

    德国      斯洛伐克

    爱尔兰     坦桑尼亚

    荷兰      突尼斯

    新西兰  1994 阿根廷

    瑞典      古巴

    英国   1995 阿曼

1971  挪威      菲律宾

1972  波兰      委内瑞拉

    日本   1996 智利

1973  以色列  1998 中国

1974  芬兰      爱沙尼亚

1975  意大利     印度

    保加利亚    伊朗

1976  罗马尼亚    俄罗斯

1977  比利时     津巴布韦

1984  西班牙  1999 斐济

    泰国      墨西哥

1986  法国      越南

1987  土耳其  2000 塞浦路斯

1990  希腊      马其顿

    匈牙利     斯里兰卡

    冰岛      南斯拉夫

    印度尼西亚 2001 亚美尼亚 

    马来西亚     巴西 

1991  奥地利      埃及

    哥斯达黎加    加纳 

    瑞士       乌拉圭

1992  克罗地亚  2002 拉脱维亚 

    捷克       秘鲁 

    韩国

 
非正式成员国

 

    巴林       巴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