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物不良反应》2003.8.9
(1)药剂学的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制剂可以发生种种物理、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沉淀,在一般情况下注射之前就可以避免。但是有时候沉淀不明显,例如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约为9.5-11)与10%的葡萄糖注射液(pH约为3.2-5.5)混合后,pH值改变,可使磺胺嘧啶结晶析出,进入微血管后可引起栓塞,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有的药物本身的溶解度很小,在制作注射剂时需加增溶剂。此注射加入其它静脉输注有液体,使增溶剂实际上被稀释。如氢化可的松注射剂可作成50%乙醇的溶液,如与其它水溶性注射剂混合,乙醇被稀释,氢化可的松的溶解度降低可发生不易觉察的沉淀,引起不良反应。
(2)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①影响药物的吸收:止泻药、抗胆碱药,如地切诺酯、氯苯哌酰胺、颠茄、阿托品等能使肠蠕动减弱,使一些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吸收增加,血浓度升高,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增加,如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与地高辛合用,后者的血浓度可提高30%左右。
口服地高辛以后,部分药物可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强心作用的双氢地高辛和双氢地高辛甙元,但口服红霉素等药物后可抑制肠道里这些细菌的转化作用,使地高辛的转化减少,在肠道里的吸收增加,血浓度升高,可引起中毒。
②影响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大多数药物吸收后,在不同程度上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这种结合有可逆性,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结合型药物一般没有药理活性。当游离型药物的浓度降低时,被结合的药物又能再分离出来。这种机制有利于避免血药浓度一下子过高,也可以延长药物的治疗作用时间。
不同的药物与血浆蛋折的结合力不同。当两种药物合用时,结合力强的药物可把结合力弱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后者游离型的药物浓度增加,引起不良反应。例如磺胺类、水杨酸类药物保泰松、可以置换甲苯磺丁脲等口服降血糖药,引起低 血糖反应;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水杨酸类、氯贝丁枉费(安妥明)、苯妥英钠可置换双香豆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引起凝血障碍、出血等。
③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内经微粒体酶的催化而代谢,如肾脏和血浆上的酶对药物也有转化作用。
不少药物在反复应用时可使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使其它药物的代谢加速,药效减弱。也有些药物能抑制微粒体酶的活性,使其它药物的代谢减慢,导致血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使如胺碘酮可使奎尼丁、普鲁卡因的血浓度升高;甲硝唑可使口服抗凝药、苯妥英钠的血浓度升高;雷尼替丁、酮康唑、达那唑可使环孢素的代谢受阻,环孢素又能使强的松的代谢减慢;氯霉素、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减慢苯妥英钠的代谢等。
另一方面,有些药物进入人体后,需经代谢后才能表现出药物理活性,如环磷酰胺需在肝细胞内经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生成醛磷酰胺后才有抗肿瘤作用。如同时服用苯巴比妥可加速其转变过程,提高醛磷酰胺的血浓度,也能增加不良反应。
④影响肾脏的排泄:除吸入麻醉药外,大多数药物由肾脏排出体外。药物从肾脏排出体外,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的途径。肾小管还有被动和主动重吸收的功能。
肾小管的分泌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要通过特殊的转运载体,包括酸性药物载体和碱性药物载体。当两种酸性药物(或碱性药物)合用时,可相互竞争酸性(或碱性)载体,竞争力弱的由肾小管分泌途径排出的就少,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痛风病人合用丙磺舒和消炎痛,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明显增加。双香豆素也能减少氯磺丙脲由肾小管分泌排出,引起低血糖反应。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可受尿液pH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奎尼丁与氢氯噻嗪合用,后者可使尿液碱化,前者大部分不解离,脂溶性强,易被肾小管重吸收,使血浓度升高,引起心脏毒性反应,如必需用利尿药,可改用不使尿液碱化的速尿等利尿药。
(3)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可以对另一药物的血浓度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改变后者的药理效应。
①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例如排钾利尿药可降低血钾浓度,使心脏对强心甙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心律失常。长期服用胍乙啶后使肾上腺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强,可使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增强。锂制剂与甲基多巴和氟哌啶醇合用,可引起严重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和精神失常。
②对受体以外部位的影响:这一类相互作用可能与受体无关,如麻醉性镇痛药、乙醇、抗组胺药、抗忧郁药、抗惊厥药可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利尿药、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心得安能加强抗高血压药物的降血压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优降宁和多巴胺类药物或胍乙啶合用可引起血压升高等。
③改变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这种相互作用多发生在作用于心肌、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及肾脏的药物,例如甘珀酸钠(生胃酮钠)、两性霉素B和排钾利尿药可增加强心甙的毒性;注射琥珀胆碱突然释出的钾可使合用强心甙的病人产生窦性心律失常;保泰松、吲哚美辛可加重皮质激素类的水钠潴留等。
|